最近,一首韓文歌曲因副歌部分重復出現“MAMAMAMA”的魔性歌詞,在社交平臺掀起“聽歌猜曲”熱潮。有網友截取歌曲高潮段落制作成短視頻,配合“聽完耳朵被洗腦”的文案,單日播放量突破百萬次。這句極具沖擊力的歌詞究竟來自哪首作品?它為何能成為新一代“韓流病毒神曲”?
據音樂平臺數據顯示,該歌詞疑似出自某新生代女團2023年發布的非主打曲目。制作人采用重復音節堆疊的創作手法,將“MAMAMAMA”與電子合成器音效結合,形成類似機械故障的聽覺效果。這種突破傳統韓語歌詞邏輯的編排,被樂評人稱為“解構式流行實驗”,意外擊中了年輕群體的獵奇心理。
在B站二次創作區,已有超過800條視頻圍繞這句歌詞展開二度創作。部分翻唱UP主嘗試用中文諧音梗重新填詞,“媽媽罵嗎”“麻嘛嘛嘛”等搞笑版本層出不窮。更有網友將其剪輯進影視劇名場面,當演員激烈爭吵時突然插入“MAMAMAMA”音軌,荒誕效果引發彈幕刷屏。
隨著話題發酵,韓國娛樂公司相關人士透露,制作團隊最初設計這句歌詞是為模擬嬰兒牙牙學語的狀態,試圖喚醒聽眾的情感共鳴。然而市場反饋遠超預期,洗腦旋律甚至帶動整張專輯銷量逆勢上漲37%。目前已有中國品牌嗅到商機,計劃將這段旋律改編為廣告背景音樂。
這場由四個音節引發的狂歡仍在持續擴散。在短視頻平臺,#高潮是MAMAMAMA的韓文歌#話題下,每天新增近萬條用戶自拍挑戰視頻。當問及為何愿意跟風模仿時,某位獲贊10萬+的創作者回答:“不需要聽懂歌詞,跟著節奏搖晃就很快樂”——這或許正是數字時代流行文化的神秘魔力。